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考研动态 政策导航 复试调剂 专业学位 招生简章 院校政策 同等学力申硕 网上调剂 网上报名

TOP

刘延东:2015年在学研究生已达到230万人
2016-03-08    来源:教育部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学位

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延东同志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第三十二次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学位[2016]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各学位授予单位:

  现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延东同志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2016年2月23日

刘延东副总理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第三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6年1月8日)

  在“十二五”胜利收官、“十三五”开局之际,我们召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决策部署,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研究“十三五”期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安排部署2016年工作,把中央关于发展的新理念新要求落实到全面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具体任务上,为推动教育事业在“十三五”期间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奠定扎实基础。

  刚刚过去的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及整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战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主动作为,真抓实干,推进学位授权体系调整优化,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学位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学位法律法规制度,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进展,呈现出可喜局面。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了各位委员和整个战线的智慧和汗水,得力于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我向各位委员、向关心支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刚才,四位委员作了很好的发言,听了很受启发。下面,我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谈三点意见。

  一、“十二五”期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成绩显著,为“十三五”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很不平凡的五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新一届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加大投入,给予切实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阶段性目标任务总体完成,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和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大幅提升,教育公平迈出重要步伐,质量稳步提高,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改革取得重要突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我国教育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五年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坚持“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主线,深化综合改革,创新培养机制,取得了显著成绩。

  第一,研究生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一是高层次人力资源供给有较大幅度增长。2015年,在学研究生已达到230万人,比2010年增长约20%;2014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66.9万人,比2010年增长32%。2014年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占硕士研究生招生总数的比例达43.5%,比2008年刚刚提出发展专业学位时的7%有大幅提高。二是学科类型结构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新的学科目录增加了艺术学门类,一级学科数量从原来的89个增加到111个,增设了“网络空间安全”等22个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相关的急需学科。专业学位种类增加到40个,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领域。三是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的贡献度不断提高。2010年以来,在自然科学基金各类资助项目中,硕士生占参与研究人数的27.27%,博士生占20.24%。许多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人员都是我们自己培养的博士。

  第二,重点领域重大改革迈出坚实步伐。2013年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改革思路,提出了实现发展方式、类型结构、培养模式和评价机制根本转变的改革目标和主要任务,研究生教育进入综合改革全面启动阶段。一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指导研究生培养工作取得新进展。研究生担任助研、助教、助管和学生辅导员工作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建立了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长效机制。2011年至2014年,全国共举办各类宣讲教育活动5.6万余场,接受宣讲教育的研究生近470万人次。二是产学结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新模式趋于成型。特别是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构建了以“5+3”为主体的标准化、规范化培养体系。工程博士专业学位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纽带组成产学研联合体,初步实现了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国家重大任务紧密结合、高水平大学和行业骨干企业紧密结合、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过程紧密结合。建筑学、翻译、物流工程等专业学位实现了与职业资格证书、行业组织认证的有效衔接。三是形成科教结合协同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教育部与中科院启动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支持高校与工程院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搭建起了高校与科研院所跨学科、跨领域、跨系统深度合作的战略平台和沟通桥梁。探索了博士招生“申请-考核”制,完善了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制度。四是学位授权调适机制进一步完善。2011年以来,全国共新增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98个,学术学位授权点不再作为增列专业学位授权点的先决条件,鼓励学校将学术学位授权点调整为专业学位授权点。在试点基础上,2015年底将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动态调整工作扩大到所有省市。5所民办高校成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五是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取消了研究生院设置、国家重点学科审批等7项审批、评审评选事项,加强政策引导和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了中央主导、加大省级统筹、调动培养单位积极性的三级管理体制。

  第三,质量保障和投入支持体系更加完善。一是“五位一体”质量保障体系框架基本确立。召开了我国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的第一次全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出台了学位授权点评估等系列文件,初步构建了以学位授予单位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参与的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框架。二是开展了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启动了新一轮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专项评估,已经完成的专项评估涉及447个学位授予单位、2296个学位授权点,调整和撤销了一批学位授权点,引起较大反响。三是健全了研究生投入与资助政策体系。研究生生均综合定额拨款大幅提高,中央和地方财政每年增加投入200多亿元。建立健全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单位多渠道筹集经费的投入机制,完善了奖助体系,进一步加大资助比例、提高资助水平。2008年以来,中央财政对“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共投入专项资金近900亿元,带动了地方政府和高校、社会的大量投入,推动了高等教育投资主体由单一结构向多元结构转变。

  第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不断提升。“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实现了学科发展与平台基地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的良性互动,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为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我国高校在世界大学排名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在论文和声誉指标方面进步显著。2015年,我国内地有25所高校进入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500强,600余个学科进入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前百分之一,位列全球第六,约50个学科进入ESI前千分之一。在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学科领域,一批高水平大学已经形成了持续做出重大原创性成果的能力。吸引培育了一批国内外顶尖的学术带头人,目前“千人计划”中在高校工作人数占比达63.8%。研究生教育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明显增强,2014年在校来华留学研究生近5万人,比2010年翻了一番。

  五年来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二是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努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坚持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深化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发展道路;四是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有效调动国内外有利因素,立足国情,借鉴国外有益经验,推动研究生教育不断迈上新台阶。这些经验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继续发扬光大。

繁体】【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6考研调剂过程中四大问题解答 下一篇高分学员经验分享:关于动力、心..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