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学校概况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坐落于具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盛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昌,是我国首批建立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是教育部重点建设的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高等院校,也是江西省唯一一所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多科性本科院校,主要培养职教师资和应用型专门人才。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特色专科(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格局,被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定为优秀。 
  学校创办于1977年,时为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院,198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校是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有6个硕士点,7个省级重点学科,4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11个。建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市科研示范基地各1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形成了以文学、理学、教育学为主,工、法、管理、经济、历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 
学校现有教职工1386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135人,副高职称教师30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58人,硕士生导师86人。学校现有枫林、红角洲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183亩,建筑面积约48.3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1.2亿元,图书约174.4万册,实验中心(室)31个。计算机网络覆盖全校,实现了教学、科研、图书文献检索和办公管理网络化。学校以“明德精业”为校训,建校以来,共培养了3万余名全日制硕士、本、专科毕业生,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现有各类在校生2万余人。 
学校出版发行《职教论坛》、《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国外职业教育》3种学术刊物,《职教论坛》被列为人大复印资料检索前十名排行榜和中文核心期刊。学校先后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体育总局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重点支持建设地方示范性职业院校、国家健美操青少年培训中心,被江西省确定为江西省城镇职教师资培训中心、江西省服装职业技能鉴定站、江西省饭店职业英语标准培训与测试中心。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具有招收留学生资格。目前已与美、日、俄、德、英、澳、加等国家高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协作关系,先后举办了多届中美、中日暑期青年文化交流月活动,德国、法国、非洲等国家地区的职业教育考察团也多次来校参观考察,洽淡合作项目。 
  学校注重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大力推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积极鼓励研究生开展创新研究,努力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研究生在校期间多次获省级以上奖励,不断取得良好成绩,如:我校研究生曾荣膺2008年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优秀“三好学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等;在科学研究方面,研究生目前已出版3部学术专著,35篇论文被SCI、EI和ISTP三大检索收录,127篇学术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及其他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4件漆画作品入选2009年全国美展,1件入选2009年全国体育美展,并有5项发明专利。2010届研究生毕业后,有78%进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江西省博物馆、江西艺术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事业单位就业。 
    
报考须知 
一、招生人数 
2011年我校拟招收硕士研究生160左右(含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研究生),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下达数为准。 
二、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二)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五)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0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报名 
(一)网上报名 
应届本科毕业生预报名时间为2010年9月25日-29日,每天9:00-22:00; 
正式报名时间:2010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考生登录报名网站,按报名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名信息。网上报名期间,考生可修改本人信息。 
报名网站: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网址:http://yz.chsi.cn 
(二)现场确认 
考生须于2010年11月10日-14日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限“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军校学员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到报考点办理确认手续;报考点工作人员核对有关证件,考生确认本人网报信息;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考生办理报考手续缴纳报考费后,不再退还);报考点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三)打印准考证 
2011年1月1日
-14日,开通网上下载打印《准考证》系统,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研招网查询考试信息,下载打印《准考证》。 
(四)有关说明 
1.考试科目 
(1)教育学门类中的职业技术教育学初试科目为三门: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英语一)及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其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科目实行全国统一命题;教育学门类中的体育教育训练学初试科目为三门: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英语一)及体育综合,体育综合由我校自行命题。各科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满分各为100分,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体育综合满分各为300分。 
(2)上述教育学科门类以外的学科,其初试科目为四门,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英语一)、统考数学加一门业务课(或两门业务课)。各科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满分各为100分,统考数学、业务课满分均为150分。 
(3)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第一单元:101-政治理论;第二单元:201-英语一;第三单元:301-数学一,302-数学二,303-数学三,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以上仅为我校使用的全国统考试题)。业务课由我校自行命题。招生院系、招生专业、考试科目的设置等详见我校2011年招生专业目录。 
2.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全国统考科目由教育部统一命题,考试大纲由教育部制定。业务课、复试科目、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及相关参考书目的有关事宜详见我校2011年招生专业目录或登陆研究生部网站查询,如有疑问请与我校相关学院联系。我部一律不办理邮购。 
3.其他说明 
为方便联系,考生务必认真填写通讯地址(省、市、县、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姓名),通讯地址须在2011年7月前有效。考生所填的通讯地址须详尽、准确,如因地址不详而出现投递失误等问题,我部概不负责!报考的具体办法请直接向各报名点查询。 
考生应在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期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网上报名结束后,考生持本人身份证、学生证等有效身份证件及网上报名编号,到报名点指定地点凭报名号缴纳报名费并照相,校对信息。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户口或工作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请考生对照报考条件,不符条件者请勿报考。 
四、初试 
时间:2011年1月15日-16日 
1月15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 
1月15日下午        外国语 
1月16日上午       业务课一 
1月16日下午       业务课二 
地点:各报名点指定地点。 
五、复试 
复试时间:在4月中旬,对符合我校复试要求的考生,我部将发函、电话或学校网站网页通知。 
六、录取 
录取工作在5月下旬结束。录取类别包括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国家计划类定向、自筹经费、委托培养等四类。拟录取为国家计划内定向和委托培养及自筹经费的考生,须在规定的日期内分别签定定向培养、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协议书。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或国家计划内定向的,培养经费均由国家拨款,自筹经费、委托培养的考生需缴纳培养费。 
七、学习年限 
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特别优秀者可以提前半年毕业(需满足提前毕业的各项条件)。 
 
八、录取政策 
(一)根据考生入学考试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综合排序,择优录取。 
(二)2011年一志愿报考我校并被我校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全部公费。 
(三)在招生专业目录中所列的各专业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教育部下达数为准。 
九、优惠政策 
(一)一志愿和紧缺专业录取为我校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全公费; 
(二)所有录取考生,都给予生活补助和相关研究、培养经费; 
(三)在学期间表现优秀者均可获得年度优秀研究生和优秀班干等奖学金; 
(四)为鼓励和帮助研究生学习,学校除设有多种奖学金外,同时开展勤工助学,设立助研、助管、助教岗位,提供各种科研奖励(详见我校研究生部相关文件),尽可能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生活困难。 
十、学费标准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           8000元/年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           8000元/年 
 050403 美术学                   8000元/年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8000元/年 
 081704 应用化学                 8000元/年 
120203 旅游管理                 8000元/年 
     十一、毕业生就业 
国家计划内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生回定向或委托培养单位。 
国家计划内非定向或自筹经费硕士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学校及所在省(区、市)毕业生调配部门负责办理相关手续。 
十二、几点说明 
(一)本简章如有与国家2011年招生文件精神不符的地方,以国家招生文件为准。 
(二)根据教育部招生文件的规定,我校不举办业务课考前辅导班,业务课有关问题请直接与各学院联系。 
(三)考生各阶段应注意浏览我校研究生部网址(http://www.jxstnu.cn/yjsc/),我们会将各类有关的招生信息及时、详尽的在网页上予以公布。 
(四)联系办法 
学校网址: http://www.jxstnu.cn/ 
研究生部网址:http://vir.jxstnu.edu.cn/yjsc/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 
单位代码:11318 
地    址:江西省南昌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枫林大道605号 
  邮政编码:330013 
联系部门: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研究生部 
联 系 人:龙安华 
联系电话:0791-3823357、3817502 
传    真:0791-3823357 
E-mail  : long8124@126.com 
2011年一志愿报考我校并被我校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全部公费!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 学科  代码  | 学科名称  | 研究方向  | 拟招  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  | 
| 040108  | 职业技术教育学  | 01 职业技术教育原理  02 职业技术教育规划与管理  | 25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11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  
 1.专业知识综合   
 同等学力考生复试需加试:  1.教育学原理  2.教育心理学  | 
| 040303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01健美操教学训练及高级人才培养  02 体育与健康促进  03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基础理论与实践  | 25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12 体育综合  |  
 1.运动训练学  2.学校体育学   
 同等学力考生复试需加试:  1.体育概论  2.体育心理学  | 
| 050403  | 美术学  | 01 漆画创作与研究  | 30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0艺术概论  820装饰画  | 1.美术创作  2.美术理论   
  
 同等学力考生复试需加试:  1.《美术创作》  2.《图形创意》  | 
| 02 文化发展与中国绘画发展演变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20艺术概论  821素描  | 
| 03 中国画创作与研究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620艺术概论  820装饰画  | 
| 081002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01 光学信息处理  02 图像处理  03 信息处理与计算机应用  | 20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1 数学一  814 信号与系统  | 1.电子技术基础  2.微机与接口   
 同等学力考生复试需加试:  1.通信原理  2.数字信号处理  | 
| 081704  | 应用化学  | 01 应用光电化学  02 精细化学品化学与技术  03 材料化学及其应用  | 40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2 数学二  819 有机化学  | 化学知识综合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1.物理化学  2.无机及分析化学  | 
| 120203  | 旅游管理  | 01 旅游产业管理与发展  02 旅游企业管理  03 休闲文化与经济  | 20  |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3 数学三  830 管理学  | 复试科目及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1.旅游综合(旅游规划、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  | 
 
 
参  考  书  目 
 
  
初试科目参考书目 
(按科目代码顺序) 
612《学校体育学》潘绍伟,于可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运动训练学》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运动生理学》邓树勋,王健,乔德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620《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 
820《图形创意设计》支林主编,江西美术出版社 
821《素描》(中国美术院校教材),徐方主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814《信号与系统》郑君里,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前8章) 
819《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上下册),邢其毅 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830《管理学》周三多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试及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按专业代码顺序排列) 
 
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 
复试参考书目 
1.《职业教育学》,刘春生、徐长发,教育科学出版社 
2.《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加试参考书目 
1.《教育学基础》,(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材)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 
2.《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体育概论》杨文轩,杨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体育心理学》季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050403美术学 
 考生复试、加试参考书目同初试参考书目
《超越视觉的艺术--中国绘画风格流变史》王新伟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艺术鉴赏》王新伟著,华东师大出版社 
《文化发展与中国绘画风格演变》王新伟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复试参考书目 
《电子技术基础》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周明德,蒋本珊,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 
加试参考书目 
《通信原理》,第四版,樊昌信著,国防工业出版社              
《数字信号处理教程》,程佩清著,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081704应用化学 
复试及同等学力考生加试参考书目 
《物理化学》(第五版)(上下册),傅献彩 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4版),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编写组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20203旅游管理 
复试及同等学力考生加试参考书目 
《旅游学概论》马勇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年 
《旅游规划和开发》马勇等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 
《旅游经济学原理》张辉、厉新建编,旅游教育出版社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坐落于具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盛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昌,是我国首批建立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是教育部重点建设的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高等院校,也是江西省唯一一所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多科性本科院校,主要培养职教师资和应用型专门人才。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特色专科(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格局,被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定为优秀。 
  学校创办于1977年,时为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院,198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校是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有6个硕士点,7个省级重点学科,46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11个。建有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市科研示范基地各1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形成了以文学、理学、教育学为主,工、法、管理、经济、历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 
学校现有教职工1386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135人,副高职称教师306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458人,硕士生导师86人。学校现有枫林、红角洲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183亩,建筑面积约48.3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1.2亿元,图书约174.4万册,实验中心(室)31个。计算机网络覆盖全校,实现了教学、科研、图书文献检索和办公管理网络化。学校以“明德精业”为校训,建校以来,共培养了3万余名全日制硕士、本、专科毕业生,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现有各类在校生2万余人。 
学校出版发行《职教论坛》、《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国外职业教育》3种学术刊物,《职教论坛》被列为人大复印资料检索前十名排行榜和中文核心期刊。学校先后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体育总局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重点支持建设地方示范性职业院校、国家健美操青少年培训中心,被江西省确定为江西省城镇职教师资培训中心、江西省服装职业技能鉴定站、江西省饭店职业英语标准培训与测试中心。学校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具有招收留学生资格。目前已与美、日、俄、德、英、澳、加等国家高等院校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协作关系,先后举办了多届中美、中日暑期青年文化交流月活动,德国、法国、非洲等国家地区的职业教育考察团也多次来校参观考察,洽淡合作项目。 
  学校注重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大力推行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积极鼓励研究生开展创新研究,努力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研究生在校期间多次获省级以上奖励,不断取得良好成绩,如:我校研究生曾荣膺2008年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优秀“三好学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等;在科学研究方面,研究生目前已出版3部学术专著,35篇论文被SCI、EI和ISTP三大检索收录,127篇学术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及其他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4件漆画作品入选2009年全国美展,1件入选2009年全国体育美展,并有5项发明专利。2010届研究生毕业后,有78%进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南昌工程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江西省博物馆、江西艺术研究院等高等院校和事业单位就业。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坐落于具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盛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昌,是我国首批建立的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是教育部重点建设的培养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高等院校,也是江西省唯一一所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多科性本科院校,主要培养职教师资和应用型专门人才。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特色专科(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多层次、多规格的办学格局,被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定为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