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筑大学各学院简介汇总

土木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
        土木工程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首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并加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该专业于2003年首次通过国家专业评估,2008年、2013年顺利通过复评,标志着该专业的办学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学院现有教职工120余人,教授23人,副教授4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5人,兼职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59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1人,泰山学者1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各1人。
        学院现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结构工程学科”为山东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结构与防灾减灾实验室为山东省高校“十二五”强化建设重点实验室;“建筑结构移位与加固改造”团队为教育部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工程结构防灾减灾”团队为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学团队为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拥有工程结构研究所、工程鉴定加固研究所等九个科研机构,拥有“山东省土木结构诊断改造与抗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绿色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建筑结构鉴定加固与改造”省级重点实验室。学院近五年共发表论文700余篇,主参编著书近40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华夏科技一等奖在内的省级以上科技奖励4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多项。
        目前,学院在校本专科生2300人,研究生近400人。综合素质较高,荣获国家级、省级等奖励多项,多名学生获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优秀毕业生奖,毕业生就业在全省同类专业中位居前列,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各专业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均居于省内同类专业前列。


管理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
        管理工程学院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和“工业工程”三个一级学科门类,管理科学与工程为省级重点学科点。拥有一个“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一个“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下设工程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6个本科专业,1个中美合作办学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工程管理专业通过住建部高等学校专业教育复评,标志着该专业的办学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工程管理专业并被评为山东省品牌专业,工程造价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
        目前在校本科生约2800人,在校全日制研究生约50人,工程硕士生约150人。现有教职工80人,专任教师74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9人,博士和在读博士37人、硕士生导师29人。先后有30余名教师到国外进行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经过多年办学积累,学科及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已建成“工程估价”和“工程项目管理”等五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名师1名。
        本学科现有实验室面积973平方米,建立了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室、工程造价算量坊、ERP沙盘模拟室及土地规划案例室。拥有实验设备总值1000多万元,广联达、BIM、P3、PKPM、MAPGIS、用友ERP等软件价值200余万元。
        本学科面向国家和山东省城市发展与建设管理实际需要,把握学科前沿,顺应学科发展趋势,整合形成了城市建设与工程项目管理、建筑经济与投融资和建筑业管理体制、机制与发展战略等三个特色鲜明和颇具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该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自然基金及社科基金8项、省部级纵向课题20余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46项,科研经费总计700多万元;获奖总数39项,其中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山东省建设技术创新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在重要国际期刊、会议及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17篇,其中SCI、EI及ISTP收录40余篇。
        本学科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徐友全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为第十一届全运会场馆工程、济南园博园工程、京沪高铁西客站工程及省会文化艺术中心等大型工程项目群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重大的社会影响,提升了学科的声誉,促进了学科快速发展。

热能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
        热能工程学院是能源、建筑环境、供热供燃气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中心。定位是“省内一流、国内知名”,按照“突出办学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的办院方针,广揽国内外优秀人才,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开发和应用推广方面协调发展,重点突破。
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已逐步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学院共有专任教师5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4人;教授16人,其中首席岗教授5人;副教授32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34人。
        学院拥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山东省品牌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山东省高校特色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目前国内十几所高校设置该专业中的一个。
        学院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等5个二级学科,以及建筑与土木工程(暖通空调方向)、动力工程2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拥有覆盖全部二级学科的硕士点和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是山东省“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和山东省“十二五”特色重点学科。
        学院产学研平台齐全。拥有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拥有“山东省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技术研发应用平台。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近年来,承担国家级课题20余项,获专利授权3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0余项。学院十分重视产学研结合,学院地源热泵、燃气高效输配与利用等高新技术在全国各地的重点工程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在国内率先建成了一批节能技术利用示范工程。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
        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前身为1958年设立的“城市建设系”,1999年更名为“环境工程系”,2004年更名为“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外聘院士1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1人。具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约1500人。
        学院现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和生物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其中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及山东省山东建筑大学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学院拥有绿色建筑技术及理论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环境科学与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市政工程方向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市政工程方向1个在职申请工程硕士授权点,具备了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人才培养的全部学科层次。
        学院拥有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给排水综合实验室,省级研发中心-山东省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省级清洁生产评估中心-山东建筑大学清洁生产评估中心。近几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60余项,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项,授权国家专利80多项,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研究成果,为国家和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筑城规学院

        学院简介
        建筑城规学院现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3个本科专业,6个本科专业培养方向,10个硕士招生培养方向,并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下设绿色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绿色建筑理论与技术体系、绿色生态城区与乡村规划理论与方法3个博士招生培养方向。教职工120人,拥有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建筑学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全国城乡规划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突贡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
        “城市规划与设计”和“建筑技术科学”两个二级学科于2002年招收第一届全日制研究生,“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于2004年招收第一届全日制研究生。2006年,建筑学一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国家一级学科对应调整后,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均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至此已完整构建了人居环境领域的学科框架。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形成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培养体系。2014年建筑学一级学科被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5年以建筑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方向为主要依托,学校获批“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十五”以来,“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一直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城市规划与设计”是山东省“十一五”强化重点学科、“十二五”特色重点学科,两个学科均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设岗学科。学院目前承担“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高水平课题。
        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我国城市建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学院专业教育水平省内领先,在国内也具有一定特色和影响。


艺术学院

        学院简介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源于1984年增设的室内设计专业方向。32年来,学院秉承“德艺双馨,道器合一,激扬创新,设计未来”的办学宗旨,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已拥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业设计、美术学、风景园林、广告学6个本科专业8个专业方向,1个中英合作办学项目环境设计专业;设计学、美术学、风景园林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硕士(MFA)、风景园林硕士(MLA)、工程硕士(ME)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有一支学术水平高、职称与年龄结构合理、具有显著优势和鲜明特色的学术队伍。现有教职工10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3人,中国有成就资深室内建筑师1人,中国杰出的中青年室内建筑师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拔尖人才1人,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4人。
        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先后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环境设计”,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环境艺术综合设计》;山东省重点学科“设计学”;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齐鲁建筑文化与景观艺术研究基地”;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重点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1项。教师获得国家级、省级专业竞赛奖励170项,厅局级奖励336项,出版著作(教材)194部,发表学术论文483篇。


机电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
        机电工程学院是山东建筑大学最早设立的院部之一。现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3个本科专业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1个专科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是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专业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山东省省级品牌专业、山东省首批应用型名校重点建设专业。目前学院在校本专科生2000余人、研究生100余人。
机电学院发展历程
        学院教师9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43人,博士生导师6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等各类拔尖人才12人。学院设有TRIZ创新研究所等11个研究机构、机械工程创新技术等12个实验室,设备总值1500余万元。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山东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
        近五年,学院主持承担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20项,省部级课题30余项;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7项;出版著作和教材50余部;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教学比赛奖9项。学生获省级以上科技竞赛奖励120余项;授权或申请发明专利400多项,学生就业率近十年一直位列学校前三名,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优秀人才。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是山东建筑大学最早设置的院系之一。学院现有教职工 9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 42人,博士(含在读)44人,研究生导师40人;拥有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4人。目前学院全日制在校生1800余人。
        学院目前开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5 个本科专业,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共建项目),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控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为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山东省智能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总面积4000余平方米,固定资产1900余万元。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学院在建筑电气、智能建筑、电子信息等领域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已形成了建筑设备智能化与能效管理、智能环境与网络化控制、智能控制与机器人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4个研究方向。近五年共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及省部级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达1700余万元;获国家专利授权近百项,省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在中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著作和教材40余部。
        学院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现拥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山东省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智能建筑技术省级教学团队和9门省级精品课程。近五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共获得国家奖10余项,省级奖120余项。几十年来为山东建筑行业及信息工程等领域培养了数以千计特色鲜明、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


商学院

        学院简介
        商学院现拥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会计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等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工商管理(MBA)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中澳合作办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点;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6个本科专业;会计学、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4个本科双学历双学位辅修专业;中澳合作办学会计和市场营销2个专科专业;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4门;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为校级特色专业;工商管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和商科双语课程群教学团队为校级教学团队。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9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首届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中青年学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1人,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1人,教授及副教授31人,博士及在读博士32人,博士生导师1人,博士后指导教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硕士生导师20人,来自其他高校、知名企业和政府机关的兼职硕士生导师6人。学院现有在校生2450人;设有3个研究中心,1个研究所和3个实验室, 16个教学实践基地;先后与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大学和格林菲斯大学、德国的德根多夫大学等多所国外高校达成学分互认合作协议。
        学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山东省计算机应用成果二等奖2项;山东省软科学奖及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30余项;2004年至今,在科研立项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山东省科技重大项目1项;建设部、省社科规划、省自然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0余项,横向课题几十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CSSCI、EI50多篇,出版著作及教材30余部。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商学院遵循商科发展的客观规律,借助学校建筑类、房地产类等相关专业的传统办学优势,构建与企业和政府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发展平台;贯通素质教育、学历教育和本科教育各个办学层次,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国际视野、具备丰富经济、管理理论知识,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强的开放性、创新型人才。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在90%以上,毕业生基础扎实、素质全面、能力突出,就业情况好,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                                                                                         
        学院拥有“材料加工工程”山东省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铸造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含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和“材料工程”专业硕士点。开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焊接技术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在校本科生1216人、研究生59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58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2人,兼职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8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33人、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2人。
        学院实验室面积2500m2,仪器设备总值1500余万元。拥有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荧光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等大型精密仪器和配套齐全的专业实验设备。
        近年来,学院获得含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及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内的研究成果奖5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教育部项目2项、其它省部级项目70多项,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其中260余篇被SCI或EI收录。授权发明专利40多项。学院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在多家企业得到应用,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得到社会的认可。
        学院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山东省科学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菏泽鲁润建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等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及科研实践基地。学院研究生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全国“挑战杯”竞赛奖励等,毕业生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一次性就业率在95%以上,连续四年被学校评为“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学院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山东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已经成为山东省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设有四个教研室、计算机专业综合实验室和学校计算中心。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专职教师60人。教授8人,副教授26人,硕士生导师15人,校级中青年学术骨干4人,教学名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4%。2014年,软件工程专业与国际知名企业惠普公司开展合作办学。
学院实验室面积1500m2,仪器设备总值900余万元。拥有计算机组成原理、嵌入式系统技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软件、网络测试及认证技术等九个功能实验室。
        近年来,学院获得研究成果奖2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6项,科研经费4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48余篇被SCI或EI收录。出版著作和教材10余部。学院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得到社会的认可。
        学院注重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已获得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包括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学院在课程设置、校企联合办学和学生创新实践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学生的学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比较突出。很多学生进入东软、浪潮和NEC等著名IT企业和政府部门工作,多位同学进入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深造。在2012年、2014年就业评估中名列全校各学科第1名。学生在全国“挑战杯”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和齐鲁软件大赛中屡获佳绩。近年来有2名同学获得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称号。


理学院

        学院简介
        山东建筑大学理学院前身为1956年设立的基础教学部,2002年更名为数理系,2006年更名为理学院。学院现有双聘院士2人,教职工113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49人,博士4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获省青年科技奖2人,山东省有特殊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山东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1人,基本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现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及应用物理学四个本科专业,一个凝聚态物理硕士点,在校本科生和硕士生共1012人。学院下辖3个办公室、7个教研室、5个实验室、1个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研究所和2个研究中心,实验室面积3400平米,实验设备值过千万。
        学院凝聚态物理硕士点于2006年1月获得授权,目前设有3个研究方向,共13名硕士生导师。半导体光电方向主要研究低维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光电性质,半导体材料电、磁、光性能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微观物理过程及光电器件应用,光学及光电信息处理技术及应用,光电元器件和光学仪器仪表研制等。低维物理方向主要研究氧化物薄膜的制备及物性表征,超晶格与纳米晶粒的能带特征、电子状态、量子效应、光学和磁学性质,离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及离子束改性和离子束分析,薄膜和离子注入平面光波导结构的制备及物性表征等。计算声学方向主要研究与动物声呐系统有关的生物结构的发声机理,与动物声通信有关的声呐信号的特征提取、加工和识别,建筑环境中声音的评价,吸声材料的测量与设计,噪声与振动控制等。
        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8项,获省级以上奖励15项,出版国家规划教材、辅导书等17部,发表论文420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获国际级奖励2项,国家级奖励5项,省级奖励148项。为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学院先后与山东浪潮华光光电子公司、山东力诺光伏高科技公司、山东晶华光电科技公司、济南华信计算机技术公司、山东金现代信息技术公司等建立了合作关系,构建了教师、企业和学生“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考研录取率超过30%。


外国语学院

        学院简介
        外国语学院前身为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2000年成立外语系,2006年4月成立外国语学院,2014年7月成为翻译硕士(MTI)授权单位,现有英语和德语两个专业教研室和三个大学外语教研室。专职教师105人,其中硕士生导师6人、教授7人、副教授32人,博士8人,在读博士6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青年教师9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每年聘请外籍教师和兼职教师8-10名。学院在校生500余人。
        外国语学院现拥有英语和德语两个本科专业,一个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英语专业为山东建筑大学“重点学科”与“名校工程建设项目”。拥有现代化实验室14个,同声传译实验室1个(内设学生座位32座,译员间位3间,能够实现同传、交传、综合教学、会议等实景模拟功能);建立了校园网、局域网及卫星天线融为一体的外语教学体系。拥有校级研究所1个,主要研究领域为科技英语翻译与应用。
        外国语学院依托学校建筑学科优势,将建筑和工程知识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去,努力打造“建筑英语”品牌特色,着力培养具备英语应用水平与一定建筑和工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强化专业实践能力,学院先后在双泽翻译有限公司、青岛建设集团国际业务部、山东省外事办、译林出版社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专业实践基地,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合作。近几年来,承担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3项,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0余项,厅局级项目30余项,获厅局级以上奖励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8部,教材10余部。学院积极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先后为山东小鸭集团、济南市立三院等企事业单位培训工作人员,承担省内大型国际会议翻译任务,翻译实践文字500万字以上,为各级各类政府与企事业单位提供口译服务近千小时。
        学院注重对外交流,先后与英国的朴茨茅斯大学和德国的亚琛工业大学实施了本科联合培养项目,与阿伯丁大学实施了硕士联合培养项目。另外学院还与美国的波特兰州立大学、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以及澳大利亚的格里菲斯大学开展多种学生互换留学项目,为外国语学院学生的就业与深造创造了条件。


交通工程学院

        学院简介
        交通工程学院始建于1995年,其前身是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2012年4月成立交通工程学院。学院下设道路与轨道工程系、桥梁与隧道工程系、交通与物流工程系三个系和道路与交通工程实验室。道路与交通工程实验室为校企共建实验室,2011年被评为“十二五”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现有交通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道路桥梁方向以及轨道交通方向三个本科专业方向,拥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等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及桥梁与隧道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交通运输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现有教职工3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6人、副教授1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1人,教师博士化率达65%。近几年来,学院发表论文40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8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20部,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40余项,科研成果鉴定20余项,直接经济效益达5亿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800余人,研究生90余人,学生荣获国家级、省级等奖励30余项,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居于省内同类专业前列。


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学院简介
        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始建于2002年,由之前的土木工程测量教研室开始招收地理信息专业本科生,2005年开始招收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2008年在土木工程学院成立国土测绘与信息工程系。2016年6月成立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学院下设测绘工程系、地理信息科学系。设工程测量实验室、地理信息工程实验室、城市三维虚拟仿真实验室,正在筹建摄影测量与遥感实验室。山东省数字城市与智能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靠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学院现有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2个本科专业,正在申报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拥有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点(包括大地测量与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理信息工程及应用等3个研究方向)。学院正在洽谈与瑞士、德国、美国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
学院现有教职工30余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3人。兼职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7人,博士化率达65%。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带头人、校长靳奉祥教授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首批入选者,瑞士洛桑高等工业大学(EPFL)客座教授,欧洲原子核研究中心(CERN)研究员。
        近年来,测绘地理信息学科发表论文300余篇,被三大检索收录4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6部,承担和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省部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0项,纵向横向科研经费2000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600余人,研究生17人,在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各类科技竞赛获得国家级奖励10余项、省级奖励30余项,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居省内同类专业前列。毕业生考研率在20%以上,升入包括国内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还包括英国、美国及香港地区的的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简介
        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由最初的马列教研室逐步演变而来。学校1978年成立马列教研室,1987年在马列教研室的基础上成立社会科学部,并于1999年发展成为工商管理系,2004年学校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法学专业及社会工作专业从工商管理系分离出来成立法政系,2006年成立法政学院,2016年5月将公共理论课教研室和德育教研室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点从法政学院分离出来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研室、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
        学院承担全校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各个层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并负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点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学院现有绿色建筑文化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道德与法治研究中心3个研究机构。学院资料室现有图书资料1.8万册,订阅各类学术期刊、报纸80余种。
        学院通过引进、培养和外聘三种途径,提升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学院现有教职工39名,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5人,硕士生导师12名,具有博士学位(含在读)的专任教师14人。副教授以上人员占教职工总数的53.8%,硕士及以上人员占教职工总数的92.3%。3人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3人获学校“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1人入选教育部组织的“精彩一课”授课教师。
        近五年来,出版专著5部,教材5部,CSSCI期刊发表论文26篇;主持国家社科重点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8项,主持山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6项,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

工程力学研究所

        简介
        力学研究所1987年经山东省教委批准正式成立,是我校教学科研历史较长的研究机构和重点学科;现有工程力学、固体力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材料加工工程“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优化设计”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并与山东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联合培养博士生和博士后。
        近三十年来,主要成员参加了我校结构工程、材料加工工程等重点学科和硕士点申报和建设工作。现有博士5人、博士后2人、硕士2人,博士导师1人、硕士导师4人。其中首席岗教授1人、重点岗副教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山东省中青年突贡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创新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首届“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1人。
        聘有中科院院士宋玉泉、工程院院士任露全,清华大学教授徐秉业、姚振汉,北京大学教授武际可,吉林大学教授刘玉文、徐焕然,大连理工大学教授陈万吉、胡平,太原理工大学教授杨桂通等多位国内外著名力学和材料加工工程专家为本学科客座教授,指导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
        近年来,力学所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七项;多年来,力学所承担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省科技攻关、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和教育厅重点项目等纵、横向课题20余项;其中一项研究成果收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成果汇编》(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11月);有关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山东省和教育部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有关教学成果于2009年和2014年分别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近四年出版学术专著《离散变量网壳结构优化设计》、《高精度无网格重心插值配点法—算法、程序及工程应用》两部;有5人次分别作为高级研究学者或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与国内、外相关学科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关系,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科研特色。
        力学所具有如下五个特色的研究方向:
        1.结构优化设计及弹塑性理论:该方向以结构优化设计理论方法、工程弹塑性理论为基础,研究大跨度、大空间结构,高层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理论方法、弹塑性破坏机理及结构寿命预测等问题。
        2.结构动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应用:该方向研究工程结构在动载荷作用下的振动特性和频率响应、大型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以及台风、地震等动载荷作用下结构的大变形动力行为,结合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探索实际工程中抗震设计、隔振与防护有效方法。
        3.力学数值分析/模拟方法及其工程应用:该方向研究工程问题力学数值分析/模拟理论方法及应用软件。包括多变量有限元构造机理、非协调元法、边界元法、无网格法等,给出便于网格划分、高进度的工程数值模拟方法和应用软件。
        4.结构抗震及可靠性研究及其应用:该方向研究爆炸、冲击等强动载荷作用下结构动力响应和力学性能、疲劳寿命和可靠性分析,为高层建筑、机械设备设计提供可靠的设计依据。
        5. 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优化设计:该方向以工程塑性理论和优化设计理论方法为基础,从构件或结构力学性能分析入手,研究各种型钢、管材、板材等塑性成形工艺及模具优化设计和CAD/CAE方法,研究钢结构、网壳结构等建筑结构稳定性和汽车、动车覆盖件高强度、轻量化等问题。